|心理學|面對襲來的疫情焦慮,我們該怎麼辦? 安靜能繫望,五招教你平穩心情

疫情之下,每個人都很焦慮

這一陣子的心情一直是忐忑的,好像隨時處於備戰狀態。從+20到+180,再到+300,這焦慮有時會擴大到自己難以想像的樣子。回到生活層面,我們開始想著要不要囤貨、要買酒精買泡麵,而這些行為其實恰恰反應了我們的焦慮感受。
因為我們都不知道這場疾病到底會帶給自己多大的影響,而我們又該怎麼應對(。´・ω・`。)。

面對這如同巨浪般的焦慮,我們到底能做什麼?

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在2007年綜合許多國際災難創傷心理的專家共識,提出了「」 五個創傷心理復原的原則,透過這五個原則,一起療癒焦慮,穩定自己的心情!


安(safety):促進安全。
正確選擇訊息來源,分辨訊息也不隨便傳遞未確認的訊息。保持自己處於安全的環境,戴口罩、勤洗手,留意自己身體變化,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。

靜(calming):促進平靜鎮定。
面對危急事件必然會有情緒,好好照顧自己情緒是重要的。也許可以找人聊一聊自己的擔憂,也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泡澡、放鬆、冥想或休息。但任何你習慣的靜心活動都可以。

能(efficacy):提昇效能感。
最讓人焦慮的便是「這一切out of control」,對我們而言也像是一種打擊,試著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屬於自己可掌握的吧!也許是做自己喜歡的甜點、cook at home好好煮一頓飯、專注的做好自己原本會的事情就好,其實我們還是能掌握很多事的。因為意外的到來,絕對不是你做得不夠好。

繫(connectedness):促進聯繫。
疫情有時也帶來分化、不信任,甚至是敵意攻擊。這讓我們可能漸漸的把自己鎖在自己的小世界裡,很難與人互動。相信大家都會有著類似的感覺,不妨像信任的人聊一聊,持續關注疫情相關訊息,保持聯繫也保持彈性。

望(instilling hope):灌注希望。
或許此刻的我們充滿焦慮,但相信在每一個人的努力下,我們會找到新的生活方式,繼續努力維持社會運作。未來不只有一種可能,未來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決定裡。Stay positive!

焦慮不是壞情緒,只是提醒我們要警戒


如果焦慮是個壞情緒、無用的情緒,那在演化的過程中,這樣的情緒就很有可能被淘汰掉。但他卻遺留至今,想必對人們是存在功能的,所有情緒也都是如此。
可以把焦慮想像成是一個「提醒」或是「警戒」,當我們面臨未知或危險的時候,我們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警戒心,就像這一兩周的大家會自主封城,減少外出,使用口罩酒精這些也都算是良好的焦慮行為。

然而,當焦慮太多的時候,也可能讓我們變得煩躁,不小心抓到了錯誤訊息,誤信偏方等等。因此,照顧自己也與許是這場疫情焦慮中最重要的事!

Aromatherapy芳療 Beauty美妝 Dailly日日好日 Marriage婚姻生活 Skincare 肌膚保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最新文章